一般來說,像運動損傷、穿高跟鞋或走路過多導致的勞損等都可能導致其跟骨止點處的慢性損傷,繼而致使腳后跟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但是這種原因引起的,只要及時調整,多休息,按摩后,并更換平底鞋等就可以得到好轉,不需要過度擔心,真正要警惕的是以下6種疾病。
1. 血管瘤
血管瘤可以發(fā)生于皮膚上,也可以出現(xiàn)在皮下組織或者臟器上,正常情況下不會惡變。 但是因為腳后跟這個部分屬于比較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容易破裂出血,所以需要及時治療,
2. 足跟骨刺
既是骨質增生,多是關節(jié)退化、老化的結果,所以好發(fā)于中老年人。 而隆起的骨刺,可使局部組織受到摩擦、勞損,產(chǎn)生無菌性炎癥,從而引起疼痛,其嚴重程度和局部炎癥反應的輕重有關。
3. 跟腱炎
也是比較多的一種骨科疾病,主要是因為過度鍛煉、錯誤的鍛煉方式、外傷或感染等多種原因導致,跟腱內的纖維組織發(fā)生了慢性損傷引起,從而出現(xiàn)腳后跟疼痛、酸痛、牙痛。
4. 跟骨后滑囊炎
即滑囊的炎癥。我們足部有3個滑囊,而在跟腱與皮膚之間的滑囊最容易出現(xiàn)炎癥。 當出現(xiàn)炎癥后,就可引起疼痛,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充滿滑液,所以比較腫脹,有明顯壓痛。其主要誘因就是因為穿的鞋子過緊、過硬、過小,常出現(xiàn)在一些喜歡穿高跟鞋的女性身上。
5. 跟骨骨膜炎
主要是因為足跟部位的肌肉,長時間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下引起的,時間久了,就可能出現(xiàn)炎癥,一開始可能只是單純的運動后出現(xiàn)疼痛,后期病情嚴重了,可能走路都困難。
6. 跖筋膜炎
發(fā)生此病,最多見的因素就是長時間站著、走路比較多等導致的腳后跟過度勞損引起炎癥,繼而引發(fā)疼痛。
疼痛有以下特點:剛走的時候,痛感明顯,走幾部了,痛感有所緩解,但是隨著走路劇烈或站立時間的增加,痛感會越來越明顯。
由此可見,導致腳后跟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果疼痛的感覺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就要及時到醫(yī)院骨科檢查一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再對癥治療。 (via 北京市通州區(qū)衛(wèi)生健康委)
來源:北京12320在聆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