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芻(chú)動物一般是草食動物,因為植物的纖維是比較難消化的。
2、如駱駝、鹿、牛、羊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反芻動物(學名:Ruminantia),偶蹄目的一個亞目。
4、反芻是指進食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將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反芻動物就是有反芻這種消化方式的動物,通常是一些食草動物,因為植物的纖維是比較難消化的。
5、反芻動物采食一般比較匆忙,特別是粗飼料,大部分未經充分咀嚼就吞咽進入瘤胃,經過瘤胃浸泡和軟化一段時間后,食物經逆嘔重新回到口腔,經過再咀嚼,再次混入唾液并再吞咽進入瘤胃的過程。
6、胃的分類青草、干草、樹葉是放牧類反芻動物的主要食物,而具有經濟價值類的反芻動物(山羊和奶牛等),不僅要采食草莖類植物,還需要額外采食一些人工配制的精飼料,這樣才能長得更肥壯。
7、所以,反芻動物的食物種類比其他種類的動物更豐富,食物組成結構也更復雜,更主要的是草料中的粗纖維含量較高導致其難以消化,因此大多數反芻動物必須依靠四個胃的分工與合作,才能完成食物的第二次“咀嚼”。
8、如下圖所示,這四個胃的名字分別是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
9、反芻動物的胃(箭頭表示食物的流動方向)瘤胃食物進入反芻動物胃腸道內第一個接觸的“暗室”,也是食物消化的“主戰(zhàn)場”。
10、它是一個密閉的活體發(fā)酵罐,罐子里面棲息著許多種類的微生物,主要包括原蟲、細菌和真菌三大類。
11、通常,每一毫升瘤胃液中就含有160-400億個細菌、20萬個纖毛蟲以及大量的真菌。
12、可別小看了這些微生物,它們可是瘤胃發(fā)揮消化生理功能的具體執(zhí)行者。
13、食物到達瘤胃后,大量微生物立馬緊貼在食物的表面,同時分泌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以及β-糖苷酶等消化酶,于是食物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等多糖類物質很快就被“切割”成單糖,并“變身”為揮發(fā)性的脂肪酸和CO2等,前者可為反芻動物提供60-70%的能量來源。
14、而這些多糖類植物營養(yǎng)素,反芻動物本身是無法消化的,必須借助于微生物這一強大的“兵力”,因為瘤胃體積雖大,但它的粘膜并沒有消化腺,也不能夠分泌消化液,估計是被大量的食物給脹大的。
15、食物在瘤胃內經微生物充分消化后,約50%的粗纖維可在瘤胃內被消化。
16、2、網胃緊貼著瘤胃的一個胃室,它的黏膜形似蜂巢,故又俗稱蜂巣胃。
17、實際上,網胃與瘤胃在空間結構上并未完全分開,因此食物顆??梢宰杂傻卦趦蓚€胃室間來回穿梭。
18、那么,網胃到底具有什么生理功能呢?其實,反芻動物在野外采食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鐵釘之類的異物,此時,網胃就如同一個篩子,將這些異物存于其中,既起到了過濾的作用,又防止了異物對其他腸道內表面的傷害。
19、此外,網胃黏膜上的傳感器可接受來自青草或干草的機械刺激信號,并通過瘤網胃胃壁上的肌肉發(fā)生收縮從而啟動反芻行為。
20、3、瓣胃前通網胃,后接皺胃,由于其黏膜面向內凹陷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葉瓣,故又稱重瓣胃。
21、此胃對食物的消化更像是瘤胃消化的“續(xù)曲”,它就像是一具水泵,來自瘤胃的食糜中粗糙部分在這里被濃縮,移去水分和電解質后被進一步磨細,同時將較稀的食糜推送入皺胃。
22、在瓣胃內,食物中20%的纖維素可被消化。
23、4、皺胃后接小腸的胃室,也是唯一具有分泌功能的胃,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消化功能,因此被稱為真胃。
24、皺胃可分泌大量的胃液,包括鹽酸、胃蛋白酶和凝乳酶等消化酶以及大量的黏液。
25、這些分泌物主要對前三個胃消化的食物初級代謝物進行進一步化學性消化。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