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jīng)是年末了,勞累了一天的你小跑著離開公司,迎面寒風(fēng)呼嘯,看得見自己呼出的白氣在漆黑的夜里變幻著形狀。你嘆口氣,心里尋思:再過一陣子,鼻毛又該凍住了。這個時候,如果能給你端上一大碗熱騰騰的食物,那簡直是心靈復(fù)蘇大保健啊。
《紅樓夢》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膳”)里,寶玉同姐妹們在大雪天,用鐵爐、鐵叉、鐵絲網(wǎng)烤著鹿肉吃,成為大觀園里歲末的溫馨一幕。豪門貴族如此,那么皇帝們又是怎么填滿自己的胃呢?
南京光祿寺志里記載了一則明永樂元年(1403)十月明成祖朱棣的宮膳用料,讓現(xiàn)代人得以一窺皇家飲食。但那些期待看到山珍海味的人們可能要失望了,即使貴為一國之尊,明成祖的飲食也不過是燌羊肉、清蒸雞、椒醋鵝、燒豬肉之類,一個月的用料也只是豬肉七斤、羊肉六斤、鵝一只和雞三只,至于蔬果更是寥寥。
比起太祖朱元璋早膳十二道、午膳二十道的奢華(洪武十七年(1384)六月的御膳內(nèi)容),明成祖顯得簡樸許多,食材品類比起現(xiàn)代人也有所不足。不過,父親膳食里沒有的香油燒餅、砂餡小饅頭之類的北方面食,卻被端上了兒子的餐桌。

到了弘治三年(1490),宮廷菜又變得闊氣起來?!洞竺鲿洹酚涊d的殿試禮部晚宴所需的食材品類已達二十種,其中不乏鹿、香蕈等珍稀食材。而理論上,動輒豬兩口、羊三只的分量讓新晉進士們一天的人均食肉量達到了明成祖的數(shù)倍。值得注意的是,遷都北京后,宮膳也順其自然地減少了米飯的使用,面食開始在宮廷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到了萬歷年間,大明宮廷更加窮奢極欲?!秾毴仗秒s鈔》記載了萬歷三十九年(1611)一月的皇家食材,共計達五十種以上,其中御膳所用材料三十二種,包括豬肉一百五十斤,雞三十三只,鵪鶉六十個等,足足夠他的皇帝祖宗吃上一年。
相比皇帝,李太后的食譜較御膳更為豐富,有豬肚、香藎、石花菜、榛仁、松仁等新鮮食材?;屎髣t基本上只享受了太后份例的一半。諸皇子公主的份額更顯得寒磣,但每月豬肉十八斤、雞四只、鵝兩只的待遇還是能與永樂元年不相上下。
而這些食材甚至還只能算是小頭,萬歷年間除了上述每日的膳食還有三日一進、六日一進的諸多花樣。以太后為例,每月的三日一進共用豬二十口,羊二十口,甚至豆豉都用了一百五十斤之多。

根據(jù)邱仲麟所著《皇帝的餐桌:明代的宮膳制度及其相關(guān)問題》文內(nèi)圖表重制。
至于菜色,據(jù)萬歷年間《事物紺珠》載,當(dāng)時的皇室飲食更是令人眼花繚亂,僅面食一項便有八寶饅頭、菊花餅、紅瑪瑙茶食等六類五十一種,肉類則有荔枝豬肉、玉絲肚肺、錦纏雞等近四十種,湯品、蔬果更不用提,大概能讓現(xiàn)代人吃上一年不重樣。不過即便如此,當(dāng)時的“美食”放在物質(zhì)極大豐富的現(xiàn)代社會,挑剔的吃貨們也許會覺得并不好吃。
與菜品種類增長相對應(yīng)的是飛速上漲的預(yù)算。萬歷年間,宮膳一月膳食用度竟達銀一萬二千兩之多,折每天四百二十余兩。而在當(dāng)時,一兩銀子能購買兩石米,合三百七十余斤。按照2.5元/斤的購買力估算,萬歷年間皇宮內(nèi)外每月就要花掉超過一千萬的伙食費,實在是讓被貧窮限制了想象力的現(xiàn)代人瞠目結(jié)舌。
不過老朱家還是為他們的口腹之欲付出了代價。當(dāng)崇禎面對著搖搖欲墜的江山時,也失去了吃飯的心情,把宮中各級食材份額削減了多半。而現(xiàn)在,用買買買填補心靈空虛的人們是不是也能體會到這種后悔呢?但當(dāng)代人至少比明朝前輩們?yōu)闃酚^:對他們來說,沒有什么是下一次館子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次。
關(guān)鍵詞: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