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聽媒體版權實務指南》一書從策劃到出版,歷時3年,最終于2019年1月由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作為該書編輯,筆者希望本書的出版,為自己曾經(jīng)工作近7年的影視版權行業(yè)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小貢獻,也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更多的讀者認識、關注視聽媒體,關注知識產權。
聊天時碰出來的選題
《視聽媒體版權實務指南》一書的策劃始于2016年夏季我和中央電視臺版權和法律事務室副主任、亞廣聯(lián)(ABU)知識產權和法律委員會主席、視聽媒體行業(yè)資深版權實務專家嚴波老師在北京梅地亞中心咖啡館的一次聊天。彼時我剛進入出版社工作滿一年,雖然此前已在影視版權領域摸爬滾打近七載,但在出版領域還算個新人。我一直想做一些視聽媒體版權方面的書,一方面因為目前市場上此類圖書特別少,另一方面也算是對自己前一段工作的一個小結。
當時我苦于找不到合適的作者來實施這個選題,正巧嚴波老師因為他博士論文出版的事找我咨詢,我倆相約咖啡館,聊天中他提到博士論文寫作期間查閱了大量資料,發(fā)現(xiàn)已出版的各類版權書籍中以學術著作居多,版權實務方面的書籍很少,而專門為視聽媒體版權實務提供參考的書籍就更少了。我頓時眼前一亮,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嚴波老師不正是這個選題最合適的作者嗎?我和他相識近十載,對他嚴謹務實的學術作風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最了解,而且他作為媒體影視行業(yè)資深的版權實務專家,由他來完成這個選題,再合適不過。我當場向他發(fā)出邀請,嚴波老師很慎重地對我說,出書不是一件小事,他需要認真考慮后再給我回復。
我當時心情激動,回去后馬不停蹄連夜就寫出了一份2800多字的選題策劃方案郵件發(fā)給他。第二天嚴波老師電話回復說,他被我的方案和態(tài)度打動了,覺得我是認真想做這本書,那就一起努力吧。
通過問卷調查確定書稿結構
經(jīng)過與嚴波老師討論,本書立項時的書名暫定為《電視版權——從理論到實務》(后更名為《視聽媒體版權實務指南》)。由于視聽版權實務圖書的缺乏,我們從一開始就一致決定這本書一定要成為一本干貨滿滿、真正能為視聽媒體行業(yè)提供有效實務參考的書。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在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lián)合會電視版權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行業(yè)中進行了有針對性地問卷調查。
在調查問卷基礎上,我們經(jīng)過反復討論,最終確定了本書的寫作大綱和結構,決定將全書分為理論篇、實務篇、案例篇三大部分,擬分別邀請知名學者、資深法官、優(yōu)秀律師以及行業(yè)一線視聽版權實務專家針對視聽版權業(yè)務工作的前沿理論與重要實務問題以及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探討。待看到嚴波老師最終給我的作者名單,名單里出現(xiàn)如此之多的知名學者、法官、律師和實務專家,陣容之強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創(chuàng)作團隊秉承嚴謹務實態(tài)度
在本書的組稿和簽約過程中,我不斷被嚴波老師嚴謹負責、認真務實的態(tài)度所感染。作為本書主編,嚴波老師和他的創(chuàng)作團隊不僅負責作者約稿、合同簽約、寫作進程等繁瑣的事務性工作,還親自對本書稿件進行了反復審讀、修改,直至確認質量和體量符合要求才提交給我們出版社最終定稿。最關鍵的是,本書一方面讓理論大家從行業(yè)出發(fā)、從實務出發(fā)作出指導,另一方面卻又讓實務工作者從理論的角度去提煉和升華,為理論的著述添磚加瓦,真正在理論和實務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
讓我驚喜的是,原中央電視臺分黨組副書記、副臺長魏地春(現(xiàn)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親自為本書作序。魏地春在中央電視臺工作期間長期分管版權和法律工作,對視聽行業(yè)的版權保護和經(jīng)營開發(fā)也十分關心和支持。另外十分難得的是,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孔祥俊、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總編輯蘇會軍、湖南廣播電視臺法務部主任高麗華、新浪集團法務總經(jīng)理谷海燕、騰訊研究院版權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政操等聯(lián)袂為本書推薦。我在為本書感到榮幸之余,也感到了作為責編的責任和壓力。
精益求精達到滿意出版效果
封面設計是一本書的“門面”。而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可以用“藝精心更苦,何患不成功”來形容。
本書的封面設計師是研美設計的熊仁丹老師,為了找到封面設計的最佳方案,熊老師想方設法尋找最好的版權圖片,嘗試了無數(shù)方案,最后定稿了4個方案讓我和主編選擇,可我和主編嚴波老師都不是很滿意。在我的不斷“壓榨”下,設計師終于又作出第5個方案,這次我和主編都非常喜歡,一致認為這個方案十分大氣、穩(wěn)重,兼顧了視聽媒體的國際傳播特性和版權法律的規(guī)則性,效果絕佳。可是樂極生悲,圖片下載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該圖片竟然沒有矢量圖文件,無法通過分層進行封面設計。熊老師沒有辦法,又在圖片庫里搜尋了大量圖片,一口氣又設計了好幾個方案,但在“先入為主”的心理作用下,我和主編都始終擺脫不了方案5的魔咒,戀戀難舍,可以說設計師被我折磨得快崩潰了。無奈之下,最后設計師力邀神秘高手,使出洪荒之力,竟然通過高超的技術手段硬生生把普通的JPEG圖片分出層來,總算完成了本書封面最終的定稿設計。
定稿后,為保險起見,我詢問了同事意見,有同事建議最好別選黑色做封面的底色,因為黑色印刷容易造成顏色不勻,風險較大。我和嚴波老師商量,他覺得黑色為底更顯本書的凝練和升華,至于印刷質量的風險完全可以承受。事后證明,這本書的印刷質量讓我們非常滿意。
(作者單位:知識產權出版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