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類股票休整,市場找不到做多的方向,陷入迷茫,截至收盤,滬指報2903.65點,跌0.07%;深成指報9463.76點,跌0.02%;創(chuàng)業(yè)板指報1632.32點,漲0.17%。滬市成交1664.12億元,深市成交2308.79億元,兩市合計成交3972.91億元,較上一交易日的4928.52億元明顯縮量。
處于旋渦中心的醫(yī)藥股既有漲停,也有接近跌停,市場博弈很強烈,像康泰生物成交30億元,多空分歧之大可想而知,從龍虎榜看,機構賣出為主,游資大量介入,后市走勢暫時難分伯仲。
醫(yī)藥股剛性需求不會減少,發(fā)展空間存在,問題是一些公司經營可能存在問題,在風波過去以前,誰也不知道還有沒有黑天鵝,成為了勇者的游戲,如果介入的股市質地很好有沒有問題,自然成為贏家,但如果運氣不佳,介入的公司出現問題,那就是輸家,可能會虧的比較慘。所以有點難以下手的感覺。
基建類股票修正是行情已經結束還是中途的歇腳,在筆者看來,去杠桿不會停止,貨幣寬松只是暫時的應急之策,是緩解股權質押風險的救急之策,不太可能持續(xù)實行寬松的政策,機構高呼大寬松拐點未必可靠。就是積極的財政政策,也未必就是加大基建投資,只是保證基建投資不會出現大幅下滑,更多的是用于減稅、經濟轉型和擴大消費。因此對于基建周期板塊的炒作跟不上節(jié)奏就跟不上節(jié)奏,不要過度迷戀。筆者不太認可貨幣寬松會出現拐點,否則去杠桿等于走過場。
但問題是昨天基建類股票修整,中小盤股尤其是高科技股也沒有出現上漲,說明市場陷入了迷茫,在政策微調下,不知道從何處下手炒作。對于未來的熱點在何方市場出現分歧。
就指數而言,是一種技術修正,修正市場的超買,連續(xù)三天上漲,有獲利盤需要消化,技術乖離率也較高,均線系統與股指點位差太多。另外也在等待財政政策發(fā)力究竟在何方進一步明朗。
從我們經濟出發(fā),缺少的是核心技術,但經濟轉型總是讓位于保增長,加上地產的尷尬,經濟轉型總是很曲折,但未來經濟轉型不會停止,尤其是對于5G的話語權還是很重視,筆者依然看好5G、芯片和軟件信息。
關鍵詞:
熱點
散亂
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