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用戶更偏好購買保險
隨著保險知識和互聯(lián)網保險的普及,年輕群體成為了保險消費的主力軍。根據《報告》,26-35歲的群體占已購買保險產品用戶的比例最高,達到45.3%,其次為36-45歲的群體,占總體已買保險人數(shù)的34.6%,26至45歲區(qū)間,用戶占比高達79.9%。
同時,已婚用戶由于承擔房車貸、教育、養(yǎng)老、養(yǎng)育子女等責任,明顯更加偏好購買保險。調查樣本中,保險用戶的已婚比例高達81.5%,也就是說,只有兩成的已婚用戶未購買保險。
保險用戶中有社保的比例高于整體4.5個百分點,說明社保并不能完全滿足用戶的需求,選擇用社保和商業(yè)保險的組合為自身提供保障。保險公司要積極開拓用戶的潛在全方位需求,如教育、財產安全、醫(yī)療等,為客戶規(guī)劃好覆蓋整個家庭全生命周期的保險計劃。
在用戶購買行為方面,線上支付方式占比遠大于線下,且比例在不斷提高。調研數(shù)據顯示,2018年購買保險的支付方式中,支付寶占比達57.1%,手機銀行轉賬達55.9%,且相比2017年均有提高。
手機類保險品種占比最高
《報告》從購買時間節(jié)點、購買保險產品種類、購買行為與風險覆蓋需求、保險產品選擇因素、非保險用戶未購買原因、保險公司公信力培養(yǎng)、保險滿意度等方面全面分析了互聯(lián)網財產保險用戶的購買行為。
從保險用戶購買時間節(jié)點看,主動投保思維有待養(yǎng)成,占比最高的時間段是在延續(xù)性保險到期日前后,這一時段內購買保險的用戶占比達到了36%。
從保險用戶曾購買的產品來看,意外健康類保險、汽車類保險、資金安全類保險占比排名前三。我國居民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對健康類的保險需求不容忽視,如中高端醫(yī)療險,并在續(xù)保條件、免賠額、保額、全家保、保險責任拓展及智能核保等方面創(chuàng)新,推動了意外健康險種的銷售。伴隨著新一輪的消費升級,汽車與普通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更為密切,帶來了車險的高度繁榮。互聯(lián)網金融的快速發(fā)展使得賬戶安全險、資金安全險受到用戶的歡迎,這一類險種在未來同樣有著較廣闊的前景。
同2017年比較來看,各個品類的購買比例均有所提高,保險的普及度提升。其中手機類、住宿類、資金安全類、航空類漲幅居于前四位,分別為15.1、12.7、10.2、9.8個百分點。
在尚未購買保險的用戶中,未來仍不愿意購買的用戶占比20.1%,而不愿意購買保險的原因主要有條款復雜看不懂、不相信保險公司和價格太高。但相對于2017年,對保險公司不夠信任、價格太高的比重降低,反映出保險公司的公信力有所上升及互聯(lián)網保險產品更低廉的價格優(yōu)勢;條款復雜上漲幅度較大,說明部分用戶仍然不能充分理解條款。
新型保險比重仍有提高空間
《報告》全面分析了新型保險用戶購買行為及品類的實際情況,在保險業(yè)互聯(lián)網進程逐漸加快的環(huán)境下,各類新型保險產品也層出不窮,用戶喜好與市場反響亦有所不同。調查樣本中,交通工具意外險、資金賬戶安全險和中高端醫(yī)療險在保險用戶中的滲透率分別高達75.2%、64.3%和49.4%。
最常購買的新型保險的支出情況顯示,31%的用戶年花費在500元以下,花費在1500元以下的用戶占比超過一半,用戶在新型保險上的花費目前還處在較低的水平,其占用戶一年總保費支出的比重仍有提高空間。這一方面是由于新型保險大多伴隨著互聯(lián)網碎片化場景出現(xiàn),頻次高、單次保費較低,如交通意外險、延誤險類;另一方面是由于保險公司將原先復雜時限較長的保單設計成時限較短、保費較低的類型,如中高端醫(yī)療險等。
用戶最常購買新型保險的渠道,淘寶系平臺如天貓、支付寶、招財寶等以24%的比例高居第一位;與保險內容相關的APP如攜程、去哪兒等占比15%位居第二位;官方途徑中,官方APP和官方網站占比分別為13%和11%。大流量平臺和保險公司具備著明顯優(yōu)勢,淘寶受益于其大量的電商用戶,退運險銷售量可觀,平臺上有著保險入口和官方店鋪,也推動了其他類型保險的銷售;攜程等場景類平臺具有獨特優(yōu)勢;官方APP和網站以其雄厚的實力、品牌權威性和產品的豐富度,占比接近四分之一,不容小覷。
關鍵詞:
主力軍
買保險
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