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萬雨污水井蓋全部加裝防墜網,對安全風險大的病害井“應修盡修”“應換盡換”;與此同時,給所有井蓋配上“電子身份證”,實現“一井一檔”;試點加裝液位計、氣體監(jiān)測報警裝置……建設韌性城市,全力保障百姓“腳底下的安全”,南京水務部門學黨史、辦實事,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全力開展排水檢查井安全整治,在密布大街小巷的小小井蓋上使出了“繡花功夫”。
“兜”住安全,井蓋缺失了也別擔心掉井里
在檢查井內壁離地面約20厘米的高度,均勻分布的6個孔內置入不銹鋼膨脹固定螺栓掛鉤,防墜網牢牢地掛在掛鉤之上……眼下,這一“裝置”成為南京主次干道、大街小巷的雨、污水井的“標配”,這一白色聚丙烯材質的防墜網不僅具有耐腐蝕性,承重也超過了200公斤。

“目前,主城區(qū)納入市政管養(yǎng)的10多萬雨污水井蓋防墜網加裝已經完成,正全面查漏補缺和相關信息錄入,確保‘應裝盡裝’。”市水務設施管理中心金勇軍主任介紹,筑牢老百姓腳底下的安全保障,井蓋防墜網的加裝是重中之重。他說,南京主城區(qū)1700多條主次干道上,分布了6萬多座雨水井和4萬多座污水井,“每一座未安裝防墜網的窨井都可能存在隱患,隱患大小主要就井的口徑和深度而言,目前南京大口徑雨污水檢查井深度從1米至18米不等,雖然人員跌落入井的事故極為罕見,但是一旦發(fā)生,就會危及老百姓的人身安全,甚至釀成‘窨井吃人’的悲劇。”今年年初,市水務局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把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標尺,通過開展實地調研,走訪座談,傾聽民聲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礎上,確定把事關百姓出行安全的“排水檢查井安全整治”作為今年民生問題的重點努力方向,并列為學黨史為民辦實事項目。
根據分工,主城區(qū)污水井防墜網加裝工程主要由南京水務集團負責實施,雨水井防墜網加裝則由各區(qū)水務部門完成。
南京水務集團相關人士介紹,項目今年3月20日開始實施,到6月底,防墜網加裝作業(yè)就已基本完成,目前累計完成全市主城區(qū)和浦口部分區(qū)域4.6萬余座污水檢查井加裝防墜網工作,涉及1612條道路。其中:江心洲片區(qū)共涉及657條道路17331座,城北片區(qū)涉及351條道路10302座,城東片區(qū)涉及293條道路9060座,鐵北片區(qū)涉及101條道路2746座,仙林片區(qū)涉及109條道路3377座,城南片區(qū)涉及92條道路2669座,橋北片區(qū)涉及9條道路614座。
“各區(qū)雨水井防墜網加裝也非常積極且快速推進。”市水務設施管理中心排水管理科工作人員介紹,建鄴區(qū)在今年4月底前就基本完成了這項任務,231條主次干道上的12711座雨水井蓋加裝了防墜網;秦淮區(qū)在今年6月底基本完工,585條道路上的1.5萬座雨水檢查井全部加裝了防墜網;雨花臺區(qū)也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71條道路上的4224座雨水檢查井防墜網安裝;鼓樓區(qū)397條道路上的16900多座雨水井、玄武區(qū)186條道路上的5600多座雨水井、棲霞區(qū)109條道路上的3000多座雨水井也已“井井有網”……
防墜網加裝過程中,市水務設施管理中心專門派出人員進行現場檢查、指導,對膨脹螺絲、防墜網承載能力、安裝工藝等提出相關要求,確保此項民生工程落到實處。同時成立黨員突擊隊,將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組織起來,分為6組,每周利用半天時間,對主城6區(qū)檢查井加裝防墜網這一民生實事項目的進行督查推進;每周對各區(qū)排水窨井防墜網的安裝計劃、進度及存在的困難進行指導協調。
“目前,防墜網加裝可謂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全面勝利,但十萬多座井蓋主要集中在市政管養(yǎng)道路,接下來還將打響‘第二階段’戰(zhàn)役,推動園區(qū)板塊以及非市政管養(yǎng)的雨污水井防墜網的加裝,協調相關責任部門聯手推動居民小區(qū)內雨污水檢查井防墜網的安裝,逐步實現雨污水檢查井防墜網‘應裝盡裝’的全覆蓋。”金勇軍表示。
用足“繡花功”,十多萬井蓋有了“電子身份證”
加裝一個防墜網,就監(jiān)管起一座檢查井,記者在南京市排水監(jiān)管系統(tǒng)中見識到了這一“高效率”。
點擊進入排水監(jiān)管系統(tǒng),映入眼簾的是密密麻麻藍色、紅色和玫紅色小點。“這是所有檢查井的坐標,其中藍色圓點代表雨水井,紅色為污水井、玫紅色為合流井。”金勇軍告訴記者,利用防墜網加裝契機,南京給十多萬井蓋配上了“電子身份證”,實現了“一井一檔”。點開其中的小圓點,記者看到,除了有防墜網加裝完成的現場照片信息,還顯示檢查井所在的具體位置,甚至精確到了經度和緯度。“這為未來‘智慧井蓋’項目的推進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提供技術路徑。”金勇軍說,以前病害井蓋都是靠巡查發(fā)現或老百姓反饋獲悉,正在積極推進的“智慧井蓋”項目將實現問題井蓋的“自動報警”,通過物聯網感知設備,位移、缺失井蓋等問題只要一發(fā)生,系統(tǒng)會自動報警,通過關聯電子地圖,需要處置的點位信息、井蓋信息會第一時間自動發(fā)送,排水設施維修人員就可在最快的時間內趕到現場,大大縮短了應急處置時間。
“繡花功”不僅僅實現了所有檢查井“一井一檔”,還讓所有“病害井”得到“醫(yī)治”。據悉,由于過去排水檢查井建設標準較低、重載車輛反復碾壓等多種原因,易造成缺損、凸起、沉陷、移位等安全隱患。2016年起,水務管理部門對污水檢查井開展換裝試點,更換成符合行業(yè)規(guī)范的“五防”標準(防位移、防跳動、防盜竊、防墜落、防異響)井蓋,過去4年共更換了8000多座“五防”檢查井,此輪排水檢查井安全整治過程中,對所有井蓋再一次“全面體檢”,將安全風險大的“病害井”進行了“應修盡修”“應換盡換”。市區(qū)兩級共更新“五防”雨污水檢查井2700多座,主城各區(qū)共維修雨水檢查井2400多座。
試點加裝“液位計”“氣體監(jiān)測裝置”,井蓋將“越來越聰明”
在市第一醫(yī)院長樂路院區(qū)東門的兩座污水井和雨水井內,還安裝了一個特殊裝置——液位計。“重點排水戶一直是重要的監(jiān)管對象,僅僅依靠傳統(tǒng)手段還不行。”金勇軍說,目前南京主城區(qū)大用水量、大匯水量的重點排水戶有2000多家,此輪排水檢查井安全整治過程中,針對市第一醫(yī)院、南京理工大學等20多個重點排水戶的雨污水井安裝了液位計,通過構建基于大數據排水模型的智能系統(tǒng),可以對重點單位全天24小時的排水量進行實時監(jiān)測并形成數據曲線,通過與降雨型排水模型、生活型排水模型、生產作業(yè)型排水模型進行特征比對,實時、自動、智能化地判斷排水是否異常。例如晴天條件下,雨水井液位突然增高,有大量排水進入,就有可能是污水進入了雨水管網;如果污水系統(tǒng)因為一場小雨就導致液位明顯上升,很可能就是雨水進入了污水系統(tǒng);在污水排放的高峰時段,污水井內液位沒有規(guī)律性變化,證明排放可能出現了問題。后臺收到這些預警后就可觸發(fā)自動報警,維護單位就可以及時派人前往現場排查究竟是管道錯接還是其他原因導致,從而真正實現“治水從源頭開始”的最佳路徑。
在新街口、夫子廟、老門東等多個地區(qū)的檢查井,則試點加裝了一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報警裝置。“餐飲聚集地區(qū),污水井內容易產生沼氣等易燃易爆氣體,一旦遇有明火,后果也不堪設想。”金勇軍說,安裝氣體報警裝置,可自動監(jiān)測井內相應氣體的濃度值,一旦超過警戒發(fā)出報警就可以采取相應措施。“越來越聰明”的井蓋不僅助力南京創(chuàng)建安全發(fā)展示范城市,也將為南京建設“韌性城市”添磚加瓦。(顧小萍 王婭)
關鍵詞:
污水井蓋
防墜網
安全整治
技術路徑